还记得2016年那部《自杀小队》吗?
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。
一句话概括:
上映前多令人期待,上映后评价就有多惨。
虽然评价一般,但它却意外捧红了小丑女这个角色。
标志性的双马尾、迷人的彩色烟熏妆、狂拽酷炫的服饰、霸气的棒球棒……
这一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。
不仅在当年为《自杀小队》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的桂冠,还掀起了一股全球cosplay热潮。
甚至到今天,每年的万圣节还都能看到众多小丑女的身影。
效果嘛,一直被模仿,从未被超越。
毕竟,玛格特·罗比版的小丑女,已经到了人物与角色合一的境界。
估计当初谁也不会想到,仅仅时隔4年,就可以看到小丑女的独立电影。
更不会想到是,4年前戏剧化的一幕竟然也再次上演。
上映前,它仅凭预告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;
上映后,却票房口碑双双惨遭滑铁卢。
也难怪有人称它是“年度最令人期待的烂片”。
那它真有这么差劲吗?
一起来看看——
《哈莉·奎因:猛禽小队》
Harley Quinn: Birds of Prey
2020.2.7 美国
看片名和海报,大概就能猜到故事了。
简单来说,一句话:
我,哈利·奎因,C位出道了!顺便组了个女团,一起打野。
显然,有两个看点。
一个是昔日配角逆袭C位,首次扛起主角大梁;
一个是新晋女团闪亮出道,跟随主角暴力打野。
乍一听,是不是有点意思?
确实是内味儿。
那具体都发生了些啥呢?
还要先从主咖哈利·奎因说起。
故事一开篇,哈利就摊上事了。
摊上大事了!
这话怎讲?
还不是因为她和小丑那该死的爱情。
从《自杀小队》哈利的回忆中,我们大致可以拼凑出她和小丑的爱情史。
在成为小丑女之前,她本是“阿卡姆疯人院”治疗小丑的心理医生,却不料反被小丑那疯狂的人格魅力吸引。
就这样,她从医生变成了痴迷于小丑的病人,疯狂地爱上了小丑。
不仅帮小丑逃出了疯人院,还和其一同成为了哥谭市的罪恶国王和王后。
ACE化工厂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。
哈利的肤色和标志性的红蓝发色,也是在这里漂的。
浪漫吗?
可能哈利觉得是。
但其实一点也不。
不仅不浪漫,甚至还有着那么一丝病态。
虽然电影中没有说,但哈利之于小丑,一直都是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的。
可以说,哈利一直活在小丑的阴影下,是小丑玩弄于股掌中的附属品。
甚至可以说,没有小丑,哈利就什么也不是。
不信?
这部电影的开篇就说明了一切。
没错,一开篇,哈利就被甩了。
狠狠的、认真的那种。
失恋后的哈利,陷入了一段低迷期。
做了大部分失恋女孩都会做的事情。
封闭自我、剪掉长发;
“疯狂”购物,暴食痛哭。
当然了,霸气如哈利,怎么可能就这样自暴自弃下去呢。
所以没几天,她就重出江湖了。
搞破坏、泡夜店、欺负人……
因为别人还不知道她和小丑分手的消息,所以她可以继续尽情地为所欲为。
只要她还是小丑的女朋友,那她手里就握着一张免死金牌。
整个哥谭市都要敬她三分。
但是!
你懂的。
作为电影的大女主,她怎么可以躲在男人的身后呢。
所以,在她听到别人在背后抬高小丑、贬低自己之后,果断做了个决定。
她要和小丑彻底决裂!
紧接着,她就借着酒劲一把炸了她和小丑爱情的见证——ACE化工厂。
借此向全世界宣布她和小丑正式分道扬镳。
此举,属实干得漂亮。
但她没想到的是,这一举动也将自己写进了狩猎名单。
没了小丑的庇护,黑白两道都开始找上门来。
警察,想抓她;
其余人,想杀她。
至于她将怎样化解这些危机,小探就不说了。
总之,和接下来要说的猛禽小队有点关系。
猛禽小队,一支临时组起来的娘子军。
里面的成员各有故事,能力也各有千秋。
有能力出众、仕途不顺的女警探;
表面柔弱、实则身手不凡的女歌手;(黑金丝雀)
神偷手小屁孩;
家族被灭门的前黑手党老大之女“女猎手”。
这群各有特色的女人,将一同开启一场以暴制暴之旅。
按理说,这个设定还不错啊,应该很有看头。
怎么看都和“扑街”两个字搭不上边。
确实。
它要卖点有卖点,要燃点有燃点。
古灵精怪、不按套路出牌的哈利,就是最大的卖点。
全片的颜值、搞笑、动作、煽情……担当,几乎都由她一人扛起。
燃点嘛。
精彩的打斗戏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再加上绚丽的色彩、恰到好处的配乐……
整体的视听也还不错。
而且,里面的一些小彩蛋也比较有意思。
比如身处险境,也不忘偷包的哈利;
《自杀小队》
《哈利·奎因:猛禽小队》
恶搞的“华金版”小丑;
片尾关于重启版《蝙蝠侠》戛然而止的秘密。
这些元素,确实还算出彩。
但,这部电影的看点也就仅此而已。
爽是爽了点,可经不起细琢磨。
总结起来,它跟前面《自杀小队》的问题几乎一致。
叙事混乱、剧情薄弱、角色塑造空洞。
以前的教训,看来华纳是一点也没吸取。
如果非要说叙事是因为跟随哈利的叙述,所以才天马行空、想到哪讲到哪,还勉强说得过去。
但漏洞百出的剧情、和没有灵魂的人物,可就怨不了任何人了。
小探看它的时候,时常会感到智商被侮辱。
不是我智商有多高,实在是电影中的很多桥段,都很难自圆其说。
就拿最为观众诟病的“取钻石”来说。
大反派“黑面具”搞到了一颗宝藏钻石,这颗钻石内藏着巨大的秘密。
有了它,就等于得到了无穷的财富。
按照正常思路,取钻石的时候,就算不用专车保镖护送,最起码也得拿个密码箱啥的锁起来。
但你看大反派怎么做的。
直接派了两个手下过去,还是手无寸铁的那种。
你以为是去挑西瓜呢!
更甚者,其中一个手下还是刚刚“提拔”上来的,不知根不知底,连人家是警察的卧底都不知道。
也不知道这反派到底是纯呢?还是蠢呢?
就说小偷不偷你,偷谁吧。
果然,钻石一到手就被偷了。
至于这被偷的过程,就更让人无语了。
先说大反派的手下,拿到钻石不好好藏起来,直接大摇大摆揣兜里了。
看这销魂的姿势,好像就怕小偷不来偷他。
再看小偷这边呢,晃晃悠悠就把钻石偷到手了。
还一路走,一路偷。
偷钻石那里也就算了,姑且算你有点本事。
但下面偷表这架势,就有点说不过去了。
这哪里是偷,明明就跟商量好了似的。
我要偷你了哈,你得装作没看见。
怕是真拿观众当傻子了。。。
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,我也懒得费口舌去赘述了。
咱们接着唠唠人物塑造这方面。
说实话,电影看完,小探第一感觉是,这电影有点不讲究。
哪里不讲究?
看得出来,这片想走的是像《自杀小队》那样的人物群像。
虽说小丑女人气颇高,但毕竟是第一次挑大梁,华纳难免会担心她撑不起全场。
所以,索性给她配了个女团,大家一起共赢。
合情合理,可以理解。
但这电影看着看着,似乎就变了味道。
看到最后你会发现,所有的配角都不够出彩,完全沦为了主角的陪衬。
作为猛禽小队创始者之一的核心人物“芭芭拉·戈登”直接被电影拿掉,意图很明显,怕抢了哈利的风头。
剩下的其他成员,黑金丝雀直接被改了族裔,变成了有色人种,女猎手更是被塑造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。
漫画中的黑金丝雀
要知道,她们在漫画中都是有着一定名气的。
所以去掉光环、沦为陪衬,难免会伤了很多漫画迷的心。
更好笑的是,影片上映几天后,因为票房不给力,华纳还将电影名字从《猛禽小队与哈利·奎因的奇妙解放》,改成了现在的《哈利·奎因:猛禽小队》。
电影上映几天后改片名,这小探还真是第一次见。
其挂羊头卖狗肉的心,未免过于明显了些。
到最后,这部电影就有点四不像的感觉。
说它是个人电影吧,里面还掺杂了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;
说它是群像电影吧,配角们都淡淡无光。
所以,最后导致的感觉就是一个字:尬!
不仅配角的独立故事尬,她们最后合在一起更尬。
几个互不了解、甚至还有点恩怨的人,最后稀里糊涂地就组成了统一战队。
毫无情感联结、毫无默契可言,就更别提什么带入感了。
除此之外,影片中的女权成分,也显得有些过于说教。
近些年,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,在电影中加入女权成分似乎也成了众多电影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说实话,我并不反对加入女权。
但如果用力过猛,也难免会让人觉得反感。
看看这露骨的台词,简直不要太直白。
而更让小探接受不了的,是电影为了强调女性的力量,刻意将所有男性角色塑造的一无是处。
拿里面的大反派黑面具来说。
给他的设定是哥谭市教父级人物,一听就是个狠角色。
但实际呢。
智商不在线、情商不存在、战斗值全无……
唯一会的,就是耍耍狠,歇斯底里地喊两嗓子。
非要用贬低反派,来衬托主角吗?
真的没必要。
对手越强,挑战越大,自己才会越强。
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。
同理,只有反派越强,主角才能更有说服力,电影也才会更加深入人心。
就好比漫威的灭霸。
为什么他一出场就灭了半个漫威超英,还能圈粉无数,引发众人深思呢?
原因就在于他被塑造得有血有肉,更有实力。
作为反派,他没有什么统一宇宙的野心,更没有什么虚张声势的口号。
而是一心闷声干大事,唯一的目的就是消灭一半人口,保持生态平衡。
所以,抛开超英不谈,换个角度,灭霸的行为也颇有种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姿态。
这样的他,才更加配做那些超英的最强劲敌。
所以在最后超英集结的时候,也才会更加振奋人心。
说到这,也难怪DC这么些年都会被漫威按地摩擦。
原因一目了然。
从MCU(漫威电影宇宙)的开端,漫威就在精心布一场大局。
每一部电影的出现,都是策划已久的恰逢时机。
虽然灭霸到《复联3》才正式出场,但早就《复联1》的彩蛋中,他就已经有过惊鸿一笑。
这中间,整整隔了12部电影。
十年布局,才促成最后的巅峰一役。
所以说,漫威能成功,绝非偶然。
再反观DCEU(DC扩展宇宙)呢。
基本上哪部电影火了,就会有续集;
没火,就可能无限期搁浅。
这样没规划、走一步看一步的结果,就是它的电影看起来是一个宇宙的,但宇宙内里却还是割裂的。
想要变大变强,道阻且长着呢。
唯一的办法,就是静下心来好好布局规划一下。
丰富充实宇宙的内里,用有血有肉的角色和故事填平之前的裂痕。
这就跟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,想到得到什么,就必须先拥有可以得到它的资本。
所谓“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”。
愿与君共勉。
(哈利·奎因:猛禽小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