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电影铺子 → 主页右上角 → 设为星标
一部主竞赛单元的电影,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讨论。
爱它的,赞之为「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」。
要把金熊奖和影后都给它。
恨它的,唾之为「一场毫无人性的酷刑」。
说它践踏道德,亵渎艺术。
不卖关子。
它就是——
《列夫·朗道:娜塔莎》
影片导演是伊利亚·柯赞诺夫斯基。
他生长于莫斯科的一个艺术家庭。
父亲也是导演,曾执导苏联第一部被禁的电影《玻璃琴》。
苏联解体时,伊利亚刚15岁。
据传,他对苏联有某种情意结,曾在入境英国时填自己的国家为USSR(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)。
伊利亚曾是一名短片广告导演。
2005年,他拍出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——《4》。
那是一部实验电影。
上映后拿了不少电影节奖项。
其中最知名的,是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。
电影《4》,画风同样让人不适
凭此,伊利亚在独立电影圈有了些名气。
他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二部作品——
《DAU》,一部列夫·朗道的传记片。
列夫·朗道是前苏联物理学家,一位传奇人物。
他曾在大清洗运动中被捕入狱,遭受酷刑;也曾因对凝聚态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,获得诺贝尔物理奖。
DAU是他名字最后三个字母。
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,伊利亚成功拿到了这个项目的投资。
2006年,他开始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取景拍摄。
这里是列夫·朗道曾生活工作的地方。
也是在这里,伊利亚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——
复刻一座1950-60年代苏联时代的城镇。
乍一听,没那么疯狂。
其实不然。
这座城市是真正的复刻——
大到苏联时期夸张的建筑风格;小到能保证冲马桶声跟当时一样的定制管道。
这座城市都做到了极致。
伊利亚决定把这里称为“机构”,把整个项目成为DAU。
这样的复刻需要很多钱。
刚好,伊利亚拉到了一份巨额投资。
投资来自俄罗斯富商谢尔盖·阿多尼耶夫,曾登上过福布斯富豪榜的人物。
普总统曾当作国礼的YotaPhone,便曾是他控股的公司。
拉到这份投资后,伊利亚的想法更加疯狂——
他要把DAU这个项目,升级为一项超级庞大的实景体验项目。
为此,伊利亚团队进行了数十万场试镜。
最终挑出了主要角色400人,配角近万人。
其中大都是非专业演员。
他们从世界各地被招募来,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。
清洁工,性工作者,罪犯,前克格勃人员……
其中也有许多名流——
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戴维·格娄斯,华裔数学家丘成桐,哈尔科夫市长,艺术家玛丽娜•阿布拉莫维奇……
诺贝尔物理奖得主David Gross,饰演一位1956年苏联国际科学大会的参与者
这些人在“机构”里,基本都会被赋予同样的身份。
清洁工依旧每天扫地,克格勃依旧每天审问拷打犯人,性工作者也依旧开业……
不同的是,他们要抛弃现代的生活方式。
在“机构”里,他们必须严格遵照「50、60年代苏联」的规则生活。
手机不能带进去,穿衣打扮包括内衣要符合时代,买东西得是当时的货币。
同时,前苏联时期的那种政治高压,在“机构”里也被展现的淋漓极致——
大街上的警察会随时出现,检查你的通行证是否更新。
角落还藏着秘密警察,监听你有没有抱怨政府,或者说出不符合时代的词汇。
这里还有监狱和审讯室。
DAU项目首部电影《娜塔莎》里的一段,就是女主娜塔莎被审讯的过程。
女演员汉娜·许古拉在影片放映途中,便直接退场了。
她不想看娜塔莎被克格勃羞辱拷打——
影片里,娜塔莎被逼将一个玻璃瓶插入了自己的隐私部位。
这也是DAU遭遇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那些暴力内容被指责毫无底线。
因为某种程度上,这些完全是真实发生的。
伊利亚有过辩解——
现实里娜塔莎的扮演者,就是来自一个性虐者妓院的妓女。
但那位施虐者,在现实里也真的是一位前克格勃中校。
施虐者弗拉基米尔·阿兹波
记录下这一切的,“机构”里的摄影主管,是于尔根·俞格斯。
他曾是法斯宾德、哈内克和文德斯等大导演的摄影指导。
当然,“机构”里只有几台移动摄影机。
取而代之的,是藏在建筑里的大量微型摄像头。
截止到2011年,“机构”里已经累积了700个小时的视频素材,3000个访谈视频和28TB的音频。
DAU预告片:“2009年,超过400个人离开了他们日常的生活,回到前苏联时代。”
据此,伊利亚已经剪辑出了14部影片。
柏林电影节放映的《娜塔莎》,只是其中一部。
未来还会有更多。
但“机构”里并没有剧本。
伊利亚会不定时的,在“机构”里加入一些变化,去刺激事件发生。
或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;
或许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;
罪犯马丁斯科维奇,他在“机构”里同样真正犯下了许多罪
也或许是一场名流间的集会;
列夫·朗道的妻子Nora,由专业演员扮演
当然,DAU早已不再是在拍电影。
而是在这个所谓的“机构”里,展开的一场“斯大林式楚门秀”,一场大型人类学实验。
但令人意外地是,“机构”里的人们,无论是面对极权恐怖,还是被观察的生活,都没有任何的内心波动。
“机构”运行的几年间,他们就那样生活着——
有人在散步,清洁工在打扫,哨兵在执勤。
甚至,还有人离开了家,搬到了“机构”里。
恋爱,结婚,生子。
“机构”里诞生的孩子
也有一些人在从“机构”里出来后坦言:
相比真实世界,TA更喜欢“机构”里的生活。
因为那里的生活更加“朴素坦诚”。
这一切都让人困惑——
他们是在扮演吗?还是在生活?他们有被伊利亚控制吗?
铺子不知道。
而DAU又到底是什么呢?
制片人安勒让夏蒂永曾言:“藏在真实里的凝聚态液体——这正是DAU的魅力”。
关于DAU的争议,还会持续很久。
很多人评价,DAU是划时代的影视里程碑。
划时代,争议不大。
但或许,它开启的将是一个更加猎奇的真人秀时代。
而这令人感到毛骨悚然。
电影铺子
微信 | movpuzi
电影大餐、生活甜点,荤素搭配,常吃不累
长按二维码▲识别关注